來源:HIT專家網 作者: 南京都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袁永福
【前言】
2012年7月11號,南京都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六百多年前的這一天,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出發下西洋。而10年前的這一天,我們這支小小的探險隊也一頭扎入那無盡的星辰大海。
【過去】
說是“探險”,因為那前面真是險地。據統計,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是3.7年。而且當年我們的啟動條件真的很差:沒有外界投資,自有啟動資金1萬元,刷卡套現2萬元,借款7萬元,才湊夠10萬元的公司注冊資金;沒有公司管理經驗;沒有市場渠道。前途充滿著不確定性,唯一能確定的編輯器產品方向也存在著不可戰勝的競爭對手。
說是“星辰大海”,因為中國醫院信息化市場規模很大。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有醫療機構100萬家,醫院3.4萬家,門診量87億人次,住院量2.7億人次,衛生人員1300萬名,病床880萬張,衛生總費用6.5萬億元。整個醫院行業持續高速發展,產生了大量的醫院信息化市場需求。市場購銷兩旺,總能找到我們小團隊的生存之處。
當年由于初始化條件太差,我們無法承受任何虧損,但又必須達成目標。因此我們不得不像電影《攀登者》那樣,“登上去,活著回來”。
如何“登上去,活著回來”?我們從宏觀到微觀進行了以下工作:
第一,價值觀。我們的使命是采用軟件技術幫助醫院解決業務問題,幫助實現我國醫院行業價值的最大化。“長久的價值觀”是長久的公司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長久的公司是醫院獲得長久價值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命硬”也是硬實力。
根據政策規定,門診病歷應保存15年,住院病歷應保存30年。我們基于長久的價值觀,從未想過要去“綁架”醫院客戶,因此我們的文件格式采用開放透明的XML格式。公司可以“死”,但數據必須“活著”,仍可以發揮長久的價值。
第二,產品方向。病歷文書操作是醫院很普遍的基礎性業務操作。而且這方面各個醫院之間的差異比較小,有可能產品化。結合自身情況,我們決定做病歷編輯器控件產品。
第三,團隊建設。公司團隊從最初的“孤勇者”逐步成長為20人的穩定團隊,沒有大起大落。2021年,我們內部做過長時間的“創始人必要性測試”,?結論是公司需要創始人,但對其依賴性比較低。這是為了團隊的代際傳承早做準備。
第四,資金鏈。我們一直秉持穩健的財務政策,小心謹慎,量力而行,確保資金鏈比較牢固,支撐公司穩健發展。
第五,商業模式。HIT軟件公司基本上都需長期駐場開發,賬期比較長,賺的也是辛苦錢。我們采用開發階段免費、醫院項目正式驗收上線才注冊收費的商業模式,降低友商風險,避免給友商新增賬期壓力。
第六,技術路線。我們采用“結硬寨,打呆仗”的路線,死磕編輯器底層技術。我們認定“最艱難的道路就是最便捷的道路”,經過分析和權衡,沒有采用國外開源代碼,而是自己編寫了500萬行底層代碼,摸索出十多種復雜算法。雖然艱難,但更具長期價值。
第七,產業結合。我們時刻認識到,軟件只是醫生手里的工具。為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拜訪合作伙伴和醫院,了解一線業務需求,并在編輯器內部把它們實現出來了,包括結構化文檔、續打、留痕、權限控制、電子簽名等。另外我們還認真研讀新版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標準、管理辦法等眾多行業規范標準,逐一研究病歷文書相關條款,提出解決方案,幫助醫院實現高水平評級。
第八,產品化。軟件產品不僅僅是代碼和程序文件,還包含持續可靠的服務。我們制作了幾十萬行的演示代碼、上千頁技術文檔、描述上萬個API的SDK手冊。我們組建了技術服務團隊日夜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第九,本地化。我們配合合作伙伴開發了藏文版、維文版、英文版、繁體中文版,幫助合作伙伴更好地進行產品本地化。
【現在】
以上這些工作想法并不是10年前一下子就設想到的,大部分是在路上慢慢摸索出來的。這些年,我們穿越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讓公司僥幸活了過來,做出了一些成績,這些成績可以濃縮成一張圖片:
這張圖片是所有使用我們產品的醫院的地理分布圖,由于盜版軟件等原因,還有大量的醫院用戶無法跟蹤標注。估計全國有5萬家醫院運行著我們的軟件。
【未來】
無論我們做出多大的成績,剎那間就會成為歷史上的記錄,不確定性又迎面撲來。為此我們秉持“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思想,擁抱任何不確定性,并進行以下處理:
戰略上,公司仍然要堅持“登上去,活著回來”的主體思想,一輩子不動搖。
戰術上,我們認為,跳出單個公司或者醫院的利益范疇,“醫療服務同質化”是我國醫院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工作。“醫療服務同質化”就需要“醫療工具同質化”,醫療軟件作為一種工具也需要同質化。而軟件同質化分為以下部分:
第一,軟件功能同質化。不同醫院的軟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軟件使用體驗,使用同質化的業務流程和知識庫,也即各家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實現大統一。
第二,軟件培訓、部署和維護工作同質化。不同醫院的軟件來源、培訓、部署和維護工作也相同或高度相似。
第三,軟件API同質化。對于相同的臨床業務功能,不同醫院調用相同或相似的API來解決問題。這約等于“軟件即服務”的思想。
基于這個邏輯推導,醫院大規模自建機房是不利于醫療服務同質化的,是無意義的重復浪費。只有云計算才能幫助實現醫療服務同質化。
另外,國家“十四五”規劃中規定“完善電子健康檔案和病歷、電子處方等數據庫,加快醫療衛生機構數據共享”。患者會在不同醫院的不同科室看病,如何將不同醫院、不同科室的病歷數據無縫串聯起來,云計算將是最佳手段。
因此,基于我們目前的認知水平,我們以云計算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發揮自身優勢,計劃進行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本職工作,繼續推廣普及電子病歷編輯器產品。當大部分醫院都用上相同的編輯器,就能實現“書同文”,就自然而然地實現了病歷文書方面的同質化。
第二,完善和推廣云計算和大數據所需的底層技術。包括電子簽名、敏感數據透明加密、結構化數據同步等。簡化云計算必需的數據采集、清洗和安全保護工作,促進云計算落地。
第三,提供工具,幫助有關部門進行病歷模板、標準數據標記等方面的同質化工作。
第四,今后路上找到的其他要做的工作。
【小結】
在云大物移智的大背景下,我們不做高大上的工作,但為高大上的工作提供必要非充分條件。我們把本職工作做好、做扎實,不但能處理我們公司面臨的不確定性,也能幫助整個醫院信息化行業處理更高層次的不確定性,進而幫助我國醫院行業實現價值最大化。

精彩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秦勉】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