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IT專家網 作者:姜浩 根據錄音整理
當前階段,對于運營管理數據,醫院正在從“重采集、輕關聯”邁向“更多關聯、更少采集”。因為數據被采集和存儲后,如果不能立即挖掘其中的價值,就失去了數據的實效性。
“數據從被采集到發揮運營管理價值,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流程,包括描述、整理、集成、分享、治理和實施,這一流程對醫院數據應用部門和IT部門都提出了較大的考驗。”近日,在《公立醫院智慧運營管理:從流程驅動走向數據驅動》線上公益直播沙龍活動上,廣東省人民醫院信息管理處副處長李丹分享了上述觀點。李丹曾分別在醫院財務部門、醫保部門、信息部門和管理部門任職,過往的工作經歷使她對醫院運營管理有著深入思考和多角度實踐。
醫院運營管理的核心痛點在于流程與數據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實踐準備、政策準備、輿論準備、工作準備都已取得重大突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施工作進入快車道,對醫院運營管理的挑戰也將隨之而來。”
李丹認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給醫院運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加強病案首頁管理,落實病案首頁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從傳統管理模式向大數據管理模式轉變;加強醫療質量安全,主動控制醫療質量安全風險,提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實行病種結構調整,不斷提升臨床能力;強化醫院全成本管理,有效控制醫療成本;大力推進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行為等。
“醫院運營管理的核心痛點在于流程與數據。”李丹對醫院落實上述工作中的痛點和難點進行了剖析和歸納:
首先,醫院運營管理組織主體未明確。醫院運營管理工作需要各主要職能管理部門的深度融合、臨床業務科室的積極參與。如果醫院未設置運營管理部門,或未明確承擔運營管理職能的部門,這項工作就難以落實在細節中。此外,醫院財務部門也難以獨立滲透到醫院運營管理的資源優化配置、流程梳理優化和運營管理決策支持工作中。
其次,運營管理數據需求缺體系、數據互通缺融合、數據口徑缺標準。表現為:醫院缺乏完整的管理框架和頂層設計,難以形成系統性的運營管理數據體系需求;醫院運營管理所需數據涉及各個管理領域,但數據交互和融合程度并不高;醫院運營管理數據的口徑沒有明晰標準等。
第三,醫院運營管理資源配置需要的非常規業務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獲取困難。在醫院系統建設的實際過程中,往往優先考慮業務功能上線,很少提前評估和考慮非常規業務功能點的規劃和設計,導致后續運營管理所需數據的提取和應用困難。
醫院運營管理數據藍圖建設“四步走”
“醫院運營管理的開啟和深入,必然撬動醫院運營管理數據的起航,也就意味著醫院必須從IT走向DT。”李丹分享了廣東省人民醫院關于醫院運營管理數據體系的總體框架構思。
首先,醫院應組建覆蓋醫療、信息、醫保、財務、人事、護理、后勤、行政等各個部門的運營管理團隊。醫院應當明確運營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包括研究起草運營管理工作制度、計劃、分析評價報告;提出完善運營管理流程、優化資源配置、績效考核指標等意見建議;組織推動各項運營管理措施任務有效落實等。
醫院運營管理組織的建立,不在乎組織形式,重要的是實質性效果,可以“形式松散”但必須“精神緊密”,原則是直面問題、不推脫、不解釋,協同作戰、高效推進。例如,為推進醫院的門診流程優化和效率提升,廣東省人民醫院管理團隊每周四中午利用午休時間探索分享運營管理問題及經驗,固定參會成員有醫務、信息、計財、醫保四個部門,總務和人事等部門按需參會。每次會議在門診運營基本面分析基礎上、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安排議題,參會成員將收到相應的任務,次周開會時匯報任務完成情況,直至問題解決為止。
其次,醫院應構建運營管理數據藍圖。以打造標準、精益、高效、智慧的運營管理模式為目標,醫院應基于“數據可視”的客觀呈現,實現“數據可用”,如智能預警等功能,從而支撐“數據可享”,如運營決策支持等功能。
李丹認為,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醫院需經歷“四步走”:
1.扎實調研,摸清家底(業務、數據)。李丹將這一過程凝練為四個環節:“識大局”,了解醫院整體IT架構、現狀、3-5年內的業務系統建設規劃及信息系統標準化建設規劃;“找關系”,掌握業務系統之間的功能劃分、數據交換、流向及數據衍生關系;“看細節”,詳細核查實體業務含義、數據特征并進行分類和取舍,掌握業務編碼規則;“查質量”,檢查重要業務編碼規則是否在系統中完整執行,檢查系統之間代碼映射關系,給出數據質量審核報告。
2.建立標簽體系。“所有運營管理數據都躺在信息系統里,如何把這些數據應用起來,是盤活醫院運營管理的核心一環。”李丹表示,醫院需要業務梳理過程中不斷摸索建立、完善靜態標簽(如姓名、年齡、地域)、流程標簽、模型標簽、預測標簽等。
3.數據質量管理。李丹強調,這是對醫院IT部門的一大挑戰,如何將與數據質量問題相關的晦澀語言,以通俗易懂的話語與運營管理團隊進行溝通,是實現數據質量管理的關鍵。
4.構筑醫院智能運營中心。李丹將這一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呈現階段,核心是數據可見,反映客觀事實,形成報表和運營管理駕駛艙;預警階段,助力醫院運營管理團隊分辨、甄別運營管理瓶頸和問題所在,基于數據判斷好壞優劣;決策階段,業務流不斷產生新的數據,要及時更新數據流,通過數據流不斷帶來新的洞見,優化決策,實時監控和指揮業務執行,推動職能醫院運營管理數據中心成為可感知、會思考,能一體化協同執行的類人類智能體,從“支持決策”升級到“主動賦能”。
目前,廣東省人民醫院正在推進患者主索引治理工作。“患者主索引是所有醫院運營管理數據的基石。”李丹表示,廣東省人民醫院采用“系統治+人治”的雙重策略:建立EMPI系統,根據姓名、身份證、電話等關鍵信息進行自動合并;門診辦在掛號環節核對患者資料后進行手動合并;信息工程師根據臨床一線醫生的反饋手動合并,以建立可持續的治理機制。“醫院想要建立一個高效的智能運營管理中心,就要在這些基礎工作上下足苦工。”
“醫院運營管理建設的核心是業務為本、管理為魂、技術和數據為器,醫院的目標是達成標準、規則、數據和服務的高效協同。”李丹表示,醫院的數據源正在變多,數據使用案例也變得更為復雜,醫院需要設立新的崗位以應對挑戰,在此情況下,醫院數據管家將應運而生。“在未來醫院運營管理工作中,數據管家將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精彩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秦勉】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