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IT專家網 作者:寧波市鄞州區衛生健康局信息科 江志琴
核酸檢測是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措施,是早期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無癥狀感染者最有效的手段。各地均開展不同程度的核酸檢測系統建設,用以支撐核酸檢測“采、送、檢、報”各環節。
為有效解決核酸樣本轉運過程中紙質單低效不便、樣本轉運依靠口頭調度、流程追溯存在盲區等樣本轉運及調度過程中的痛點難點,鄞州區結合2022年1月開始使用的浙江省全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平臺及相關業務規范,啟動建設核酸樣本轉運信息系統并已經投入使用,促進核酸檢測“采、送、檢、報”全流程信息化閉環管理。
該系統以采集點核酸樣本裝箱送出、駕駛員核驗轉運、中轉站簽收送出(或者無中轉站)、實驗室核驗簽收4個時間節點為主線,建立面向管理員、核酸樣本采集打包人員、駕駛員、實驗室接收人員4類應用,實現核酸樣本一碼轉運、轉運狀態一屏展示、樣本追蹤一碼查詢、轉運調度一鍵傳達等核酸樣本轉運線上管理。
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對鄞州區核酸樣本轉運信息系統的建設探索進行介紹。
業務需求分析
根據《關于印發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等對核酸樣本轉運時限、專人專車專箱專線、面對面交接等業務管理要求,結合鄞州核酸樣本轉運實際管理現狀,為滿足紙質轉運單電子化、樣本狀態實時掌控、未及時送達樣本提醒、樣本轉運狀態查詢以及各系統使用人員簡便操作等需求,建設該系統。
系統整體方案
系統以核酸樣本轉運從采集點裝箱送出到實驗室接收過程中各環節進行場景設計,實現采集點打包人員核酸樣本包碼與箱碼的綁定、生成運單碼送出標本,駕駛員掃碼核驗啟動轉運,中轉站人員掃碼核驗簽收及重新裝箱送出,實驗室接收人員掃碼核驗簽收,以及管理員調度、狀態查詢、轉運效率統計分析等功能。系統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
1.系統功能設計
系統以統一的轉運箱二維碼、省市回流的核酸采集信息、省全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平臺的采集位信息為基礎,簡化操作流程,實現核酸樣本轉運過程中各節點業務功能。
業務流程如圖2所示,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1.1基礎配置。通過草料二維碼生成轉運箱二維碼,為轉運箱的唯一身份標識;省全員核酸檢測平臺采集位信息用于打包送出時掃碼獲取采集點信息,事先維護入系統,同時支持手工錄入;駕駛員、實驗室接收人員、管理員個人基礎信息事先維護錄入系統;共享平臺回流浙江省全員核酸檢測平臺的采集信息,為PC端統計分析提供采集時間節點信息。
1.2采集點樣本送出。采集點打包送出人員注冊登錄系統后,通過掃采集位二維碼(或者手工輸入)獲取采集點送出地點信息,同時進行包碼與轉運箱碼的綁定,生成運單碼,進行樣本轉運送出操作。
1.3駕駛員樣本轉運。駕駛員登錄系統后核對車牌信息,到達采集點后通過掃運單碼、轉運箱碼進行面對面核驗后,啟動樣本轉運。
1.4中轉站樣本中轉。設置有中轉站的區域,中轉站人員進行駕駛員轉運單碼、轉運箱碼及包碼的面對面核驗,簽收樣本后,重新裝箱生成轉運單碼送出。
1.5實驗室樣本接收。實驗室接收人員進行駕駛員轉運單碼的面對面掃碼,以及箱碼、包碼的核驗進行樣本接收。
1.6樣本轉運調度。管理員通過PC端對核酸樣本從采集到簽收各時間點進行分析統計,在提前安排好接收任務的情況下,按照實驗室負荷能力進行實時調度、地址更改等功能。同時系統支持短信提醒服務,對裝箱2小時內未送出、中轉站重新裝箱1小時內未送出、駕駛員啟動轉運2小時內未送達的樣本,進行各環節操作人員的精準提醒。如果超過2小時仍未有進展,系統將由管理員進行調度,實時監控各節點樣本狀態。
2.系統技術設計
系統的實現包含硬件與軟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網絡環境、計算、存儲資源配置、信息安全保護等。軟件采用B/S架構、應用層代理技術、MySQL核心數據庫等,通過加密算法訪問數據庫。
2.1網絡架構。鄞州區核酸樣本轉運信息系統的網絡架構如圖3所示。服務器分為2大區域,內網服務器部署于鄞州區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包括應用服務器、接口API服務、核心數據庫服務器等,用于處理該系統的后端管理架設、標準接口服務等,核心數據庫用于處理該系統關鍵數據信息;外網區域部署于應用發布區,該區域部署前端Web服務、代理服務,通過網閘將外部人員的數據與內部服務器進行交互。
2.2軟件設計。軟件分為三層結構,主要包括前端層、API接口層以及數據處理層。前端層與互聯網相連,采用HTTPS訪問模式,保證互聯網訪問的安全性;API接口層封裝在統一接口集成平臺,僅供前端層訪問,提高API接口的響應速度;數據庫處理層與API接口層連接,保證人員信息數據的安全。軟件在前端和API接口交互時,采用加密傳輸,提高了網絡傳輸的安全性。軟件設計如圖4所示。
3.系統部署
鄞州區核酸樣本轉運信息系統的數據庫及應用服務器部署在IDC私有云數據中心,移動端掛載在“健康鄞州”微信端。數據庫采用分布式負載均衡,應用服務器采用多代理容錯,互聯網出口考慮并發量,防火墻前端發布,WAF后端保護,負載均衡設備分配負載。
應用成效與持續改進
為滿足不同角色人員簡便操作,轉運系統中較多地使用了掃碼。一是采集點送出信息的獲取進行掃碼。系統對省全員核酸應急采樣平臺的采集位碼進行了掃碼識別,減少手工錄入。二是賦予樣本轉運箱二維碼。為有效進行身份綁定,統一對全區域的核酸樣本轉運賦予了二維碼,方便各環節核驗。三是采用了運單碼。每一次轉運生成運單碼,并與包碼、箱碼進行綁定,貫穿始終。
該系統的使用對樣本轉運實現了全程監控,有效減少了丟包、漏包、錯送、遲送等錯誤,進一步縮短從裝箱到實驗室接收的轉運時間,將裝箱至轉運、轉運至接收總時間控制在3小時內,滿足了業務實際管理需求,但系統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與省全員核酸檢測平臺系統不對接,為有效監測樣本采集到送出時間,系統對接了全省核酸采集過程信息表的回流數據。不過,由于批量數據的獲取有部分時間延遲,因此在實時調度中核酸采集到裝箱送出的監控會有滯后。該系統建設暫未涉及駕駛員調度流程,有待后期繼續完善。
【作者簡介】

江志琴,碩士,長期從事衛生健康信息化工作,現任寧波市鄞州區衛生健康局信息化科科長,浙江省衛生信息學會基層衛生信息化專委會秘書,浙江省衛生信息學會數字醫共體專委會、寧波市醫學會信息分會、寧波市網絡技術專委會委員。

精彩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秦勉】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