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IT專家網 作者:龔晨
“CDSS(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可謂臨床信息化的‘金字塔尖’,比一般性的功能性軟件要更深入、更復雜。現階段CDSS所覆蓋疾病領域的范圍和深度尚未完全成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北京惠每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每科技)創始人、CEO張奇日前接受HIT專家網獨家訪談時如是說。
從2015年成立至今,惠每科技親歷并見證了CDSS在我國醫療行業的起步、落地、規模化建設,再到如今的深化應用新階段,對CDSS的未來發展趨勢有如下研判。
趨勢一:專科領域對CDSS的內在需求持續釋放
CDSS應用受到政策與需求的雙輪驅動。2018年前后,在電子病歷評級等政策引導下,作為醫院信息化建設高級階段的“必選項”,CDSS迎來建設高峰期;隨后,醫院的內在需求被激發,多類應用場景,特別是某些專科領域對CDSS的需求如今已呈爆發式增長。
這正是惠每科技近幾年的發力點。在此過程中,惠每科技的研發戰略也更為清晰。
一方面,惠每科技在專科領域持續“深潛”。在腫瘤、呼吸、ICU、心腦血管等多個專科領域,惠每科技產品線“持續上新”。其中,惠每腫瘤CDSS可對腫瘤分期、腫瘤化療方案、抗腫瘤藥物合理應用等關鍵環節的臨床診治行為進行質控管理,提高腫瘤治療環節的規范化治療率;“患者疾病風險預警系統”則覆蓋VTE、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院內常見疾病,幫助醫療機構全面篩查、管控住院患者的疾病風險。
“惠每科技已與36家頭部醫院和全國400多家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臨床醫生深入應用CDSS的過程,會進一步觸發他們的潛在需求。我們從一線獲得了大量在不同專科中實際存在、依靠傳統方式難以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據張奇介紹,惠每科技與某省級兒童醫院合作的“兒科抗菌藥物合理使用”項目,通過CDSS技術幫助兒科醫生準確判斷患兒感染類型、抗菌藥物使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避免兒童抗生素濫用現象;惠每科技與某知名三甲醫院合作研發的“老年患者合理用藥CDSS”,不同于常規的合理用藥產品,主要針對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免疫力相對差等特殊情況,幫助臨床醫生為每一位老年患者量身定制用藥計劃。
另一方面,惠每科技在研發上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策略。由于類似的需求大量涌現,惠每科技堅持的研發原則是:首先是技術專注,只關注CDSS技術可以解決的需求,不在其他技術領域做過多投入;其次是目標導向,只解決那些“幫助醫生提升診療質量、保證患者診療安全”的問題;第三是需求具有通用性,優先解決有臨床指南、專家共識提供支持的問題,避免因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的理解差異導致產品無法落地。“基于這些原則,我們能準確甄別需求,也能夠更加聚焦,在不同專科領域做得更加深入。”張奇說。
在專科領域推動CDSS的研發與應用,是一條充滿希望但相對艱辛的長路。“我們在很多領域都是前行者,沒有參照對象與成熟經驗可以參考,需要不斷摸索。”張奇坦言,CDSS的研發涉及多個交叉學科,專科CDSS要解決的更是那些“老大難”的臨床問題,因此非常考驗研發團隊的臨床背景、技術能力、與臨床專家的溝通配合及項目執行能力,每個專科CDSS的研發對于惠每科技的團隊作戰能力都是一次考驗與提升。
同時,專科CDSS對醫療數據質量的要求更高,比如腫瘤CDSS非常強調病理報告獲取的及時性與完整性,還要求連接患者的多次門診、住院記錄;而ICU CDSS則依賴呼吸機、監護儀等床旁設備數據的實時獲取等。未來,惠每科技將幫助醫療機構共同解決這些關鍵問題。
趨勢二:建立平臺與標準,CDSS必將走向開放
AI算法一度被稱為“黑盒子”。對于醫療機構而言,AI模型構建環節處于“不可知”狀態。但醫療機構不僅希望得到準確有效的臨床輔助決策支持,還希望了解AI的內置邏輯是否與醫院的預設邏輯保持一致,更希望在標準模型之外,根據醫院實際需求進行個性化設置。
張奇認為,此前受工具、平臺不完善等技術條件限制,早期的CDSS難以支持醫療機構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傾向于使用標準化邏輯;另外,內部邏輯、深層模型的可讀性較差,也決定了CDSS的開放程度很低。
“但行業正在面臨全新的局面或要求:未來的CDSS必須是開放的。這是我們意識到的一個重要趨勢,觀念也隨之轉變。”張奇認為,不同醫療機構臨床業務的差異性是必然存在的,惠每科技此前的關注重點是基于指南的標準化邏輯,今后將積極幫助醫院實現那些差異性、個性化內容,也即面向醫院提供可解讀、可修改、可定義的CDSS產品。“這是CDSS貼近臨床實際的必然結果。”
可解讀、可修改、可定義——這實際反映了醫療機構對數據二次開發利用的強烈渴望。“一直以來,我們為醫院做的很多工作,醫院只享有了最后成果;即使我們想開放中間過程與中間成果,醫院也缺乏相應的工具與操作環境加以利用。”張奇注意到,醫院很多數據研究項目,哪怕僅針對一個覆蓋面很窄的課題或疾病,也要從零起步、從下至上完成許多重復性工作,包括數據接口、數據治理、模型搭建、用戶交互等。
醫院有數據但二次開發成本很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類似CDSS這類AI類應用的使用。為此,惠每科技將從平臺與標準等角度出發,幫助醫院提升數據開發利用能力,降低醫院數據二次開發的成本。
在平臺層面,惠每科技推出“數據中臺”,并將其定義為“數據操作系統”。在基于醫院業務特點與需求打通各類系統、對醫療數據進行全局治理后,該“數據操作系統”能形成可共享、可復用的數據資產分層模型,醫院可從平臺上獲取安全、開放的數據服務。
“我們的數據中臺強調在數據治理的基礎上提供數據應用開發環境,方便醫院快速加工、探索個性化數據,將數據持續轉化為資產與應用。”張奇介紹,在這個數據開發環境中,惠每科技或其他開發者為醫院搭建的每一個模型、邏輯、代碼都將透明化與資產化;無論是醫院還是第三方都可在“同一個開發環境下”,充分利用已沉淀的數據資產、共享模型、代碼,進行輕量級的二次開發。
在惠每科技的內部研發實踐中,“數據中臺”的價值已得到驗證:由于實現了研發中間過程的模塊化與復用,在無需大規模增加研發人力的前提下,惠每科技的研發產出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足以應對井噴狀態的需求挑戰。
在標準層面,惠每科技近期推出“惠每標準數據集”,并面向醫療機構開放。作為惠每科技的企業標準,該數據集對臨床真實語料進行標準化,以患者為維度進行構建及輸出,包括超過32萬條概念、100萬組關系,支持惠每科技全產品線應用。張奇認為,在同一個標準定義下,惠每科技與醫院用戶共享數據治理成果,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CDSS的開放程度,從“黑盒”走向“白盒”。
“CDSS的開放無法一蹴而就,將是一個相當長且難的過程,但惠每科技完全認同這一趨勢,并身體力行、積極推動。”張奇補充道,惠每科技愿意將自身積累開放給醫院及第三方,幫助各方避免重復勞動,實現更多應用,這本身也將促進CDSS的應用深化與價值提升。
趨勢三:從輔助診療到輔助管理,CDSS是支撐醫院運營管理的底層邏輯
從“輔助診療”進階到“質控管理”,是CDSS應用場景擴張的關鍵一步。在更為廣闊的智慧管理領域,惠每科技為CDSS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如今,在惠每科技的“智慧管理”產品線上,除傳統的單病種質控上報系統、病案首頁/病歷質控系統外,還包括三級醫院評審管理系統、DRG/DIP醫保控費系統等。
“從輔助診療到輔助管理,在CDSS的底層邏輯上有相通之處。”張奇以惠每三級醫院評審管理系統為例進行了介紹。在醫院等級評審中,“醫療質量”占據主導地位,但醫療質量管理長期聚焦于“事后評價”,亟需轉向“事中干預”。因此,惠每科技提供的三級醫院評審管理系統,重在通過CDSS的事中干預能力減少醫療質量事件的發生概率,而非事后統計這類事件的發生次數。“事后評價不改變已發生的事實;只有在事中對可能存在質量問題的點進行及時干預與解決,才能達到提升醫療質量的終極目標。”
同樣,惠每DRG/DIP醫保控費系統的核心目的不在于幫助醫院在醫保結算后進行成本分析,也并不限于提高病案首頁質量,而是幫助臨床醫生實現事中的規范化診療:既不過度治療,也不降低和犧牲治療質量。張奇認為,此前借助CDSS管理醫療質量,側重于“保證患者應該得到的診療服務,醫生要不錯、不漏、不少地提供”,而醫保控費是從另一個角度要求“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醫生不過度提供不必要的治療措施”。這兩者的邏輯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核心在于準確判斷患者的實際病情及所需治療措施。“當然,這是一項很有難度的工作,我們希望惠每科技的CDSS能力能在保證醫療質量與控制費用之間,尋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利用CDSS技術提升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這是惠每科技的使命與長期戰略,過去與未來我們都將堅定不移。”張奇認為,在不同疾病領域的不同治療環節里,存在大量影響患者安全的風險點。“哪些點是能夠通過CDSS技術來解決的,我們會找出來,加大投入,解決更多問題。”未來5年,惠每科技希望能成為1500家醫院的CDSS合作伙伴,為持續減少患者安全事件貢獻力量。

精彩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曉青】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