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IT專家網 作者:劉新平
近幾天接到一個在招標公司工作的朋友的電話,咨詢關于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事情。對話是這樣的。
朋友:“劉處,你們醫院建智慧醫院了嗎?”
我:“我們醫院天天在建,天天在努力。”
朋友:“建智慧醫院需要花很多錢嗎?”
我:“不但需要花錢,還需要花時間。”
朋友:“智慧醫院都包括什么呀?”
我:“包括很多,涉及到全院。”
朋友:“你能簡單跟我說說嗎?”
我:“簡單幾句話說不清楚。”
朋友:“這么復雜啊……”
這通對話讓我感到,這位朋友的問題在現實中確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做一番“科普”。在此謹以一個醫院信息化建設踐行者的身份,試著回答眾多關注關心智慧醫院建設的社會各界朋友。

對于“智慧醫院”建設存在的認識誤區
近幾年,國務院和國家衛生健康委陸續發文,引導醫療機構通過“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支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很多醫院積極響應,院領導非常重視信息化建設,在預算上予以大力支持,醫療行業信息化快速發展,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滿意率”仍在低位徘徊。
即便是醫院臨床科室和職能部門,對于智慧醫院為什么建、建什么、如何建等問題,在認識程度上也普遍不是很清晰,甚至對醫院信息化建設還存在如下幾個典型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工具化思維。將信息化建設等同于購買核磁、CT等大型設備,認為一買、一裝、一轉就實現了智慧化,就建成了智慧醫院。
誤區二:“抄作業”式設計。不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或者把智慧醫院的規劃設計簡單化,把可行性論證過場化,認為可以照搬、照抄,或者直接選擇一個信得過的軟件公司的推薦方案就行了。
誤區三:外包式建設。認為可以將醫院信息化全部外包給某家公司建設,醫院自身不需要過多參與,等著用就可以。
誤區四:快餐式上線。系統上線前沒有需求分析,也沒有實質性的流程設計,快速上線后導致滿意度低,不合理需求、碎片式需求爆發,進一步導致不必要的內耗。
從藥品流程設計案例理解智慧醫院是個復雜系統工程
針對以上認識誤區,以下借助管理學上的“流程地圖”,來說明智慧醫院或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本質。
智慧醫院建設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面向醫護藥技人員的智慧醫療類軟硬件、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類軟硬件、面向醫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類軟硬件。一個高成熟度的智慧醫院包括百余種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而支撐智慧醫院各類軟件運行需要大量的計算機設備、各類終端和網絡,系統的運轉需要大量的工程師提供技術保障。智慧醫院堪比一臺復雜的、看不見的“機器”,是醫院運行的信息“高速公路網”,是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以智慧醫療為例,智慧醫療重點考察信息化條件下的“藥品流程、檢查流程、檢驗流程、治療流程、護理流程、病案管理流程等”,每一條流程均貫穿多個科室、多個角色、多個系統,系統的功能和流程蘊含相關醫療管理制度的要求,系統的運行將為醫護藥技人員執行制度的行為過程生成數據和工作記錄。但又因為各家醫院本身獨具的資源特征、科室設置和文化底蘊,所以沒有任何兩家醫院的信息系統和工作流程是完全相同的。只有因地制宜的流程設計,才可以很好地發揮信息系統管理的價值。
以藥品流程為例,說明一下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復雜性。在藥品流程設計前,醫院要梳理清楚以下信息。
1.涉及藥品醫囑的場景,包括:住院醫生工作站、門診醫生工作站、急診醫生工作站、影像科醫生工作站、導管室醫生工作站、超聲科醫生工作站、核醫學科工作站、手麻工作站等。
2.藥品醫囑類型,包括: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口頭醫囑等。
3.藥品醫囑需要管理的其他要素,包括:用法、用量、執行時間、滴速、輸液器使用要求等。
4.涉及藥品醫囑處置的工作站,包括:護士工作站、各工作場景藥師工作站、各工作場景醫技工作站等。
5.藥物過敏的管理:建立所有開具醫囑的工作站可以實時共享的藥物過敏數據庫。
6.需要管控權限的人員,包括:醫生、護士、藥師、靜脈輸液配置人員、藥品運送人員等。
7.需要在信息流程中分類管理的藥品類別,包括:抗菌藥物、精神類藥物、麻醉類藥物、毒性藥物、抗腫瘤藥物、需要皮試的藥物、高危藥品、放射性藥物、激素類藥物、中藥注射劑、其他普通藥品等。
8.需要管控的藥品的其他屬性,包括:基本藥物、帶量采購范圍的藥物、重點監控藥物等。
9.藥品獲取途徑,包括:靜脈配液中心、口服藥包藥室、門診藥房、急診藥房、基數藥倉庫、搶救車搶救藥、患者自備藥、臨床試驗藥物等。
10.退藥流程:涉及來自各種物流途徑的各類藥物的退藥流程。
11.需要植入系統的法律、法規、管理規范、規章制度,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試行)》《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查對制度》《醫囑管理制度》《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制度》,以及《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等。
12.需要植入系統的知識庫,包括:國家處方集、合理用藥知識庫、藥品說明書等。
13.流程采集的數據須支持數據統計指標,包括:①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評價的定量指標: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率等。②醫院評審標準評價指標: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住院患者靜脈輸液使用率、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靜脈輸液使用率、急診患者糖皮質激素靜脈輸液使用率、住院患者質子泵抑制藥注射劑靜脈使用率、用藥錯誤報告率、嚴重或新的藥品不良反應上報率等。③醫療核心制度執行指標:抗菌藥物分級使用規范執行情況相關指標、查對制度落實相關指標等。④流程運行效率指標:醫囑執行時間符合率等。⑤其他醫院評審相關條款制度執行情況監控指標等。
14.涉及的業務監管部門,包括:醫務處、護理部、藥學部、質量管理部門等。
15.涉及的質量管理委員會,包括:醫院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委員會、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藥事管理委員會、護理管理委員會等。
在設計流程規劃時,需要梳理清楚每一個子流程的每一個節點,梳理清楚工作站間需要共享的數據。
下面以特殊使用級抗生素的藥品流程為例(圖1),畫出藥品醫囑執行子流程的數據流地圖,可以看到流程的復雜性。

“四步法”修煉醫院數字化思維
上文展示的數字化流程地圖案例,僅是藥品流程中的一條子流程,醫院運行中有上百條精細化流程,而智慧醫院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將上百條流程梳理清楚,可見這項工作的復雜程度。
對于業務管理部門而言,必須俯下身心,在業務流程貫穿的科室和監管部門的配合下,與信息管理部門工程師共同組成團隊,以法律法規、制度規范落實為管理目標,以解決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審視現有流程,用“四步法”修煉數字化思維,提出科學的信息化建設需求。
第一步:將法律法規、制度規范轉化為標準化數據、知識庫,在流程中正確的環節智能地發揮作用,實現權限控制、智能切入正確的子流程、防止錯誤的發生。
第二步:將各管理子流程程序化,規定各角色在各節點應該在正確時間完成的正確任務,將任務流轉化為固定的標準化作業程序。
第三步: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標準化作業程序固化為信息管理系統。
第四步:業務管理者通過流程運作質量和效率的數據監控,不斷發現問題、重塑流程,不斷優化迭代信息系統,通過PDCA循環持續改進,最終達成質量管理和提升效率的目標。
智慧醫院建設是集“信息技術、醫療業務、質量管理”三位一體的全院級系統工程,絕不是短期之內就能完成的“快餐”工程,需要一個個項目團隊踐行“四步法”,把業務流程轉化為一套又一套質量管理體系,以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
在信息化建設中,首先要開闊視野、提高站位;其次要尋找差距、虛心學習;再者要內生動力、和諧律動。以較為成熟的信息系統為基礎,扎實做好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精心做好項目實施管理,醫、護、藥、技和信息技術人員專心致志,以釘釘子的精神深入項目,將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節點夯實。實踐了才能懂得,懂得了才能獲得,獲得了方可真正走出智慧醫院建設的誤區。
【作者簡介】
劉新平,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首席信息官,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儀器專業畢業,北京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2015-2021年曾任河北省人民醫院信息管理處處長,2002—2014年曾任河北省人民醫院醫療設備處處長。社會任職: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評審專家組組長、河北省臨床醫學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河北省臨床醫學工程學會信息化分會副主任委員。
發表論文20余篇,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河北省醫學科技一等獎一項,主持在研《新冠肺炎疫情下醫學影像檢查自助就診模式的研究》《醫療廢棄物信息化監管平臺在疫情防控體系中的建設與應用》等項目,設計并主持開發醫療設備類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醫院物流供應鏈管理云體系、生命支持與急救設備管理系統、合理收費審計管理系統、手術室出入管理系統等多個業務系統。

精彩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秦勉】
信息人要站位在管理高度,要躬身入局,潛心一線觀察流程的合理性,研究流程優化改進方案,然后才是信息化支撐發揮作用。沒有十年二十年醫院工作的經驗難以勝任啊。這是為醫院發展計長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