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vp95n"><form id="vp95n"></form></th>

    <sub id="vp95n"><progress id="vp95n"><listing id="vp95n"></listing></progress></sub>
    專業咨詢
    致力推進中國醫療衛生信息化

    【HIT專家網微討論】CDSS向何處去:提供準確性還是可能性?

    來源:HIT專家網      整理:陳曦

    【編者按】

    7月28日,在看到又一場CDSS會議預告后,“HIT專家網-醫學信息學論壇”微信群內爆發了一場關于CDSS發展現狀與建設方向的精彩討論,涵蓋CDSS的設計思路、應用價值、發展趨勢、評判標準等主題。

    據了解,這次討論“驚動”了不少業內人士,包括一些重量級大咖。為此,特將本次討論的精華整理如下。

    話題一:CDSS的現狀和困境

    朱小兵@HIT專家網:必須承認,評級促進了醫院CDSS(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建設應用。但也不能為評級而信息化,更不能為評級做CDSS;醫院應關注CDSS的技術進步,分享同行的落地經驗,汲取養分并最終為自己所用。

    范可方@嘉和美康:說實話,目前醫院信息化的大部分是政策驅動,內需驅動非常有限,“以評促建”還是很有必要的。醫院管理者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大部分情況下也取決于政策引導。

    朱小兵@HIT專家網:CDSS的產品創新、應用活躍度均較5年前有大幅提升吧。一件事,開始有人做,就比沒有人去做要好很多。初期有泡沫、有曲折,作為學習的代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范可方@嘉和美康:CDSS的定義其實還是比較寬泛的,各種形態的CDSS都存在。目前真正能夠在臨床上發揮作用的其實并不多。

    朱小兵@HIT專家網:為什么呢?

    范可方@嘉和美康:首先,大多數CDSS能提供的知識,并不是臨床上非常有應用價值的。現在專科化程度越來越深,每個醫生對自己所面對的疾病一般都有比較深入的認識。第二就是用戶體驗不容易做得好,一不小心就成了畫蛇添足的東西。

    朱小兵@HIT專家網:知識庫的進化、專業化,此其一,這是面向規則的;用戶體驗,此其二。用戶體驗為什么做不好?

    范可方@嘉和美康:打斷正常工作流程,提供的信息又缺乏針對性,就會使用戶產生抵觸。

    朱小兵@HIT專家網:簡單概括:缺乏臨床思維,不符合臨床視角和習慣。很多提醒、警告,什么時候該出現,什么時候不該出現,針對不同的醫生,都應該有很好的設計。這個問題存在由來已久,最少有10年了吧,記得也是嘉和談電子病歷系統就經常談到。

    范可方@嘉和美康:醫療行為習慣的養成,在不同醫療機構、不同專家團隊中都有區別。作為一門經驗學科,這是非常正常的。CDSS能不能基于具體醫療機構的特點和習慣提出建議,也很重要。

    朱小兵@HIT專家網:也就是說要定制化需求,產品要有足夠柔性。

    范可方@嘉和美康:拿個知識庫,包裝一下,這類CDSS在臨床實踐中能起到的作用還是比較少的,有點像微軟的幫助系統。“永遠正確,毫無價值”。

    顧衛紅大夫:在知識圖譜的基礎上,充分理解臨床真實場景和需求(與醫生充分溝通合作),打磨產品,細分領域,不斷迭代。臨床需要有用的工具系統。知識圖譜是基礎設施建設,在此基礎上做適用于臨床的產品。

    范可方@嘉和美康:知識圖譜的建立不能基于人工,應該是系統自動學習既往病例形成,否則主觀影響太大。

    顧衛紅大夫:提高系統學習能力,需要專業人士深度參與。

    吳剛@柯基數據:系統自動學習,難度很大吧。

    范可方@嘉和美康:@吳剛@柯基數據,我們的CDSS就有這種功能,要對病例全量數據進行學習,轉歸情況好的和不好的病例都很有價值。最怕的是假數據,第二是怕沒數據。人類醫生對病案的總結和傳承往往偏向于轉歸情況好的,而轉歸情況不理想的病案、失敗的經驗,傳承困難。好的CDSS應該能針對特定病人,給出不同干預方案的轉歸預測。

    顧衛紅大夫:疑難病也是最需要CDSS的方面。

    范可方@嘉和美康:對疑難病癥來說,目前的機器學習還比較難應用,因為同質化病人數量較少。但是往往這類病人在就醫過程中走的彎路也最多,因此其病案資料價值非常大。這類信息需要人力和機器學習共同歸納。

    顧衛紅大夫:罕見病專業醫生非常期待真正有用的CDSS。我在不同的專業群看到不同的內容,如果能夠打通領域就好了。罕見病遺傳病專業醫生群里經常分享疑難病例的診療,醫生們用周末、晚上的時間討論病例,樂在其中。

    范可方@嘉和美康:CDSS提供的最大價值是:減少跨專科的誤診,以及罕見病的早期發現。

    朱小兵@HIT專家網:記得前不久有位臨床專家評價,CDSS目前用得最好的領域是VTE(靜脈血栓栓塞癥)。為什么呢?中日友好醫院在VTE領域就用上了CDSS。

    數據標準化及應用-Daisy:找了一篇文章,里面分析的原因是:“VTE的判斷相對而言更標準、更統一。國內任何一家醫院,采用的都是同樣的診療判斷標準。例如PE的判斷標準是影像學發現、肺動脈造影。因此,在VTE之外,只有偏客觀的、多學科共用的、適用性較廣泛的專科臨床場景,才有機會實現CDSS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話題二:CDSS應該向何處去

    李志朋_首席探索官:CDSS要比真本事。就拿最簡單的業務指標來比,比如:準確率。

    范可方@嘉和美康:CDSS本身的作用,并不是給出一個唯一的診斷或者干預方案,而是要給出針對不同病人診斷可能性的分析,以及針對不同診斷而采取的不同干預方案的預后預估。拿單純的準確率說事兒,基本上說明還不知道CDSS應該干啥,就像藥品廣告不能宣傳有效性一樣。

    李志朋_首席探索官:@范可方@嘉和美康,不管給啥,總得有個準不準吧?搜索引擎人家還搞個前三頁呢。

    范可方@嘉和美康:CDSS重點是給醫生提供更多的相關性建議,用搜索引擎類比CDSS是不恰當的:搜索引擎針對的是不特定的用戶,CDSS針對的是有專業知識的用戶。如果拿準確率高的給建議,醫生會覺得CDSS給的建議全是廢話。

    顧衛紅大夫:并不矛盾,建議也需要靠譜。

    李志朋_首席探索官:這里準確率的意思是說,你提的建議是不是滿嘴跑火車。準確率,就是靠譜率。

    顧衛紅大夫:凡事都要有度。關鍵是要真有用,提高醫生的診療效率。

    范可方@嘉和美康:打個比方,如果用戶是一位心內科醫生,他不需要CDSS告訴他這個病人80%以上的可能是冠心病,因為他在冠心病領域的診斷經驗已經相當豐富了,這個建議對他而言就是一句廢話;他需要CDSS告訴他,基于已有的病情描述和檢驗檢查結果,這個病人有沒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需要CDSS提示那些他不太熟悉的診斷,以及有可能遺漏的東西。臨床診斷本身是個試錯的過程,如果CDSS能幫助縮短試錯流程,就會有價值。特別現在病人一般是自行判斷病情、選擇科室就診,如何避免由于病人的科室選擇錯誤導致的漏診與誤診,是CDSS需要首先承擔的角色。

    CDSS的建設方向,現在有些被帶偏了。CDSS要做的事情不是比準確率,提出打中率高、符合率高的診斷并不難。難的是怎么將那些可能會被臨床遺漏的可能性診斷進行優先級排序,比如按季節性、地域性、家族史?

    朱小兵@HIT專家網:我也斗膽說句爬樓學習體會:醫學、臨床本身是個概率。小醫生需要CDSS提供大概率事件的支持(提高準確率);大醫生更倚重小概率事件的提醒(降低漏診率)。

    范可方@嘉和美康:朱總,你說的這個基本上對。但現在CDSS主要在大醫院落地應用,他們需要的是第二類,就是對打中率低但是有可能性的診斷做出提示。對于打中率高的需求,一般發生在規模較小或縣級及以下醫院,但他們基本沒有預算安排和采購計劃,因此這種CDSS不是業界的主攻對象。

    在大醫院落地并“學出來”的CDSS,不管是叫知識圖譜也好,叫模型也好,拿到小醫院去適配的話,也很簡單,就是把所謂的打中率高的診斷往前排。但是究竟排得多靠前,也要根據這家醫院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雅培診斷-佟毅:我認為CDSS的目標是幫助基層醫院。

    朱小兵@HIT專家網:大醫院也有小醫生,小醫院也有大醫生。

    范可方@嘉和美康:甭管小醫生還是大醫生,如果他無法根據病人主訴與初步檢查,對結果指向明確的疾病做出判斷的話,他就不是合格的醫生。經過多年醫學教育培養,醫生一般不會在明顯診斷上犯錯誤,多數漏診發生在醫生不熟悉的領域。

    朱小兵@HIT專家網:確實,常見病也有漏診現象。

    顧衛紅大夫:有些常見病可能就是由一系列罕見病組成的疾病譜。能分辨出疾病譜,提高精準診斷水平,應該是CDSS最重要的功能。

    朱小兵@HIT專家網:大專家不是“神”,也不應該被神化,他們就是擅長自己的那個領域,超范圍了就不靈了。

    范可方@嘉和美康:對。我一直強調的就是:甭管專家還是普通大夫,在日常診斷過程中最常見的病,不需要CDSS提示,這種提示雖然打中率高,但除了占用醫生屏幕,別無用處。我們要去理解臨床到底需要什么,醫生不需要“正確但無用的東西”。但如果CDSS提示出一些不在醫生專業范疇中的可能性診斷,提示醫生通過各種檢查手段加以排除,也許做了這些檢查后發現一個也沒打中,但醫生心里是踏實的,首診符合率是會提高的。

    當然,CDSS的提示是要經過學習的,要學習全院的既往病例,針對不同的醫生也有不同的建議級別。

    話題三:CDSS需要評判標尺

    李志朋_首席探索官:CDSS的問題是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比賽。這就導致了一些產品的宣傳尺度比較隨意,誰都能找一兩個所謂的亮點吹一吹。

    姚暢:如果能組織一個官方比賽,應該會很有意思。

    李志朋_首席探索官:還是那句話,因為沒裁判,也沒規則,球門任意擺放。“我們的CDSS最牛,啥功能都有,只要你給錢,想要啥有啥”。以上這句話就是大謊言,但是你沒有辦法證偽。再有兩個專家出來站站臺,就能賣個百八十萬的。估計信息科同事聽到最多的謊言就這格式的。

    李志朋_首席探索官:“我們的CDSS提供跨專科的輔助,以及疑難病癥的早期發現”,我可以花式吹牛,把所有問題都變成肯定句式。所以,這個事需要有裁判、有規則。

    朱小兵@HIT專家網:按志朋總說的,先制定比賽規則。誰來裁判也很重要。

    顧衛紅大夫:裁判需要多種角色的人。不靠譜的人依靠砸錢是做不出好東西的。

    (上述內容來自“HIT專家網-醫學信息學論壇”微信群討論,HIT專家網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關注HIT專家網微信訂閱號
    精彩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陳曦】

    贊(13)

    評論 搶沙發

    評論前必須登錄!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HIT專家網 » 【HIT專家網微討論】CDSS向何處去:提供準確性還是可能性?
    分享到: 更多 (0)
    韩国AV片免费观在线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